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各地动态

营口市医疗保障局围绕医保惠民生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日期:2021年03月17日

【字体:

 

  3月17日上午,营口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奋斗·幸福2021——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系列媒体吹风会,营口市医疗保障局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医疗保障领域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进行解读。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红旭出席新闻发布会。 

  营口市医疗保障局成立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推行了医保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在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制定了异地就医管理政策,结束了未经正常转诊零报销的历史;率先建立了“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了医保支付应用于互联网诊疗;率先实现了与国家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的对接,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提供了示范和模板。 

  今年,营口市医疗保障局将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政策,推进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完善“两病”用药政策措施,实现“两病”用药保障人群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基金监管部门协同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聚焦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开展“三假”专项治理;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统筹协同,做好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提升“一网通办”的网办率,落实“好差评”制度,全力打造“服务医保、高效医保”;即将推行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我市医保制度改革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医保支付的核心是购买价值医疗,医保支付方式可以理解为应用医保基金为参保百姓购买价值医疗的方式方法。营口市现行的医保支付办法印发于2010年,实行的是“双定控制”结合单病种付费办法,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粗放的医保支付方法。随着我市医疗保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有条件对医保支付方式进行全面改革。新的医保支付方式实施后,不仅实现对住院医疗服务的科学合理结算,更将对我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最终惠及广大滨城百姓。 

  一、已完成的基本工作 

  去年,营口市被确定为“区域点数法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简称DIP)”国家级改革试点市,目前已经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完成了初期数据测算,形成了疾病+诊断组共1580个病种的病种分值库;二是形成了《营口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结算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初步确定了医保住院医疗费用结算规则并广泛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三是进行了专家论证与培训工作,组建了我市医保编码员、结算清单管理员专业化队伍;四是完成了我市医保结算清单信息化平台搭建工作并启动了2020年结算数据推演,成为全省率先应用最新医保结算清单系统上传数据的单位。 

  二、下步工作安排 

  按照“DIP付费试点工作方案”要求,今年4月起,营口市将成为全国第一批进入实际付费的试点城市之一。改革的预期效应是以医保支付为引领,提升医保治理能力,优化医疗服务行为,实现医疗服务提供方、医保基金支付方及参保患者三方共赢。 

  一是科学制定区域总额预算。在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医保预算管理将从对单个医疗机构的总额控制调整为对全市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预算分配,对住院费用采用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方法,在医保基金总体可控的前提下,使基金支付更加科学合理。 

  二是发现医保付费的成本并建立激励机制。在医保数据聚集的优势下,建立医疗服务的“度量衡”体系,较为客观的拟合成本、测算定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医保支付激励机制。 

  三是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效率。利用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优势,实行医保付费信息真实性考核,对二次入院、低标准入院、超长住院、死亡风险等风险点进行智能化监控,实现精准支付和过程监管的统一。 

  四是健全与医疗机构的协商谈判机制。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后,在分值测算、系数校正、专家评议、监管考核、基金结算等环节,实现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的协商沟通,合理确定补偿水平,充分体现政府科学治理的理念。 

  五是引导医疗机构优化管理和规范化服务。新的支付方式将引导医疗机构完善内部成本管控体系,提高运营效率,由粗放型管理向内涵型管理转变。将促进医疗机构不断优化临床路径,提升诊疗效率,控制过度医疗,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为重构医院绩效考核机制创造条件,为改善医务人员薪资待遇增加资金来源。 

  时代是出卷人。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医保支付是时代给出最为重要的试卷之一。营口市医疗保障局将严格按照国家试点工作要求、医疗机构的实际工作量和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对支付规则进行调整完善,切实保障参保患者权益,维护基金安全,不断推进我市医疗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