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园地

【疫情防控 法治同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法律知识问答(第十期)

来源:全国普法办

日期:2020年03月03日

【字体:

 

      20、对预防、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法律法规有何规定?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 

    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但国务院对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 

    实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专用标识的范围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规定。 

    出售、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提供狩猎、进出口等合法来源证明。 

    出售本条第二款、第四款规定的野生动物的,还应当依法附有检疫证明。” 

    第三十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 

    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第四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食品,或者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违法所得,并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集贸市场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持有狩猎证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出售依法获得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按照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向经核准登记的单位出售,或者在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指定的集贸市场出售。” 

    21、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过程中,经营者的哪些行为属于价格违法行为? 

    《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 

    (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 

    (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 

  此外,根据《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规定,经营者的价格违法行为,还包括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以及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的行为,以及违反明码标价的规定等行为。 

      (内容来源:全国普法办)